四川日报关注 | 执“改革之笔” 书写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新篇

发布日期:2025-01-03 09:19文章来源: 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24年12月30日《四川日报》专题关注原文如下↓↓↓

在发展的浪潮中,“改革”就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绵阳,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肩负着科技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这里有着巨大的创新引擎,蕴含着无穷的发展潜力,如何让这股潜力全面释放,迸发出更为强劲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经之路,也是破局之匙。

近年来,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激活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不断迈出改革步伐,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

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在绵阳科技城处处可见。12月12日,由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指导,绵阳科技城重大服务保障局主办的中国(绵阳)科技城“院校地企”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创新协同,新质共建”首届论道科技城大会召开。

会上成立的绵阳科技城“院校地企”协同创新联盟,是绵阳科技城创新“院校地企”协同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搭建起的一个协同创新合作平台。“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技术融合+人工智能专场活动现场。

如何充分借助市场力量,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这是今年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重点突破的核心问题。本届科博会通过签约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3家国家级科技行业协会为主办单位,首次实行市场化办会,开幕式上一口气发布了3项重磅科技成果,吸引了特斯拉、科大讯飞、三六零等三类500强、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的1300余名代表参会,占参会总人数的60%以上,其中民营企业代表占比超70%,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绵阳科技城还常态化举行“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创新挑战赛”等活动,推动技术需求有求必应、科技成果能转尽转。目前,已经推动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研制等数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微立方角锥反射模具”“超高纯5G电子材料”等自主研发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政府搭台、院校联动、企业唱戏的背后,是绵阳围绕科技城建设进行的一系列以需求为引领、促进成果转化的有益尝试。

202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指导性意见,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明确科技城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等战略定位。带着这样的使命,绵阳科技城不断“尝新”,“蹚”出一条条“绵阳经验”,从而激发发展动能。绵阳科技城蝉联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位列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第15位。

敢为人先,方能革故鼎新。近日,绵阳科技城又有了新的尝试:西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刘满禄、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研究员王飞等5位行业专家,分别受聘为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绵阳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企业的“科技副总”。

所谓“科技副总”,就是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为了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在科技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研发副总”等职务。“科技副总”聘任仪式。目前,绵阳科技城正在探索通过建立“科技城科技大市场”“以股代补”“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等多种创新模式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城路径”。

园区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各园区产业规划、项目招引仅立足于本园区,视野不够开阔。为打破“门户之见”,绵阳科技城在全省率先实行“链长制”工作机制,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副链长由产业主要承载区政府或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责任人、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不断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也在“链长制”的助推下,开展新型显示、磁性材料、新型储能三大产业研究并形成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绵阳科技城的做法很快受到关注。2023年7月,四川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绵阳召开,12个省级部门、21个市(州)、145个开发区负责人齐聚绵阳,集中观摩绵阳开发区建设成果。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在落实“链长制”时,坚持“一个重点产业对应一张图谱、配套三张清单”,制定出绵阳新型显示产业链图谱和重点技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以龙头企业牵引上下游集群发展”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受此推动,2024年,围绕新型显示、磁性材料等产业,绵阳科技城先后召开多场行业大会,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咨询机构和知名企业代表,多角度、多层次就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

好消息不断传出。先是京东方高端模组项目首款产品量产交付,紧接着,惠科集团与绵阳签约,将投资100亿元建设Mini-LED和高功率芯片散热封测项目……两家新型显示企业不断在绵阳拓展产业布局,将有力助推绵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绵阳科技城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目前,绵阳科技城新型显示产业已构建起上游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下游终端应用的全链条产业布局。

立足科技城的科技与产业优势,视线可以投射得更远。随着国产大飞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绵阳科技城积极抢占产业先机,通过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积极对接,成立中国商飞—绵阳市大飞机产业合作联络处,科技城相关产业得以加速“起航”。

近日,该产业合作联络处2024年度总结暨绵阳市重点企业推介活动在上海举行,通过该平台积极推介科技城企业参与到商用飞机产业链中。截至目前,已有4户绵阳科技城企业正式成为中国商飞供应商,3户企业进入供应商清册,潜在供应商企业超过40户。2024年,绵阳5家企业获得7项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计划,配套金额增长27%。

依靠绵阳富集的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优势,不少新赛道产业在此诞生并快速成长,例如,绵阳科技城管委会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建的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今年前三季度已入驻企业27家,实现低空经济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6.1%;在涪城区“从无到有”培育出商业航空产业,现已拥有相关企业24家,产业链更加完整;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游仙区发展出占地1500亩的激光产业基地;聚焦人工智能,绵阳科技城新区成立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转化四足机器狗等4个项目,正在转化项目10余个。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改数转”成为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启动实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不仅召开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会,还通过政策解读、现场参观等形式,指导区内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同时组织数字化服务商对规上重点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

此后,绵阳科技城以产业链为依托,分行业、分类型组织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会,邀请全市相关企业参会。以去年食品饮料轻纺行业“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会为例,89家参会企业中只有8家来自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其余大部分企业均来自绵阳其他园区。

另外,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也在探索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及转型路径。长虹“面向离散制造的柔性生产执行管控解决方案”“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财务管理效能提升解决方案”成功入选四川省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

目前,绵阳科技城正在加快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融合促进中心,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正在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链式”转型典范。得益于此,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成为绵阳市首个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园区,成功入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11月21日,在绵阳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人才护链·智创未来”高层次人才科技城行技术合作暨人才嘉年华启动仪式上,行业专家、金融机构与需求企业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就供需双方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洽谈。

这是绵阳科技城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起沟通桥梁的一个缩影。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金、人才等难题,面对这些共性问题,绵阳科技城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化解人才招引的难题上,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围绕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人才需求为导向,完善修订以“人才十条2.0”为统揽的“1+N”政策体系,并整合12个园区资源形成招才小分队,前往南京、重庆等地,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同时,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还通过推动龙头企业与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合作,形成校地、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不久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两家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培育企业所需的新型技术人才。

用心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在这方面,绵阳很早就开始谋划。

11月中旬,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与绵阳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共建绵阳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分院。而在几个月前,绵阳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绵阳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分院、市妇幼保健院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就医需要。

12月18日,备受关注的绵阳市三江医院门诊正式开诊。值得一提的是,“绵阳造”医用回旋加速器已经在该院组装完成,该院二期计划发展核医学科,未来将实现与绵阳的核医学产业良性互动。

教育资源全面提质升级。近期,绵阳高新区实验中学、火炬中学、创新中学分别与绵阳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达成合作,引入优质师资力量。绵阳南山中学、绵阳中学等学校也在建设新校区。

随着民生实事建设不断提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效对接、良性循环,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环境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汇聚,为园区乃至科技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澎湃动能。

面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绵阳科技城积极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并与金融机构对接,开发出“创新积分贷”等金融产品。同时还创新推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体系,开展绵阳科技城创投荟系列活动,搭建起银政企沟通桥梁。

另外,今年以来,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以高标准优化提升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一键测评”,开启惠企政策集成服务新路子,以高质量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服务,全面梳理辖区赋权事项清单,根据基础事项和特色事项的不同特点,依法采取“按权限下放、委托行使、服务前移”等方式实现入驻,全面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园区事园区办”。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绵阳科技城行政审批局编绘了一张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图,按照“环节最简、材料最优、时间最短”的原则实施流程再造,编制完成从项目评审准入、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到企业退出所涉及审批事项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导图,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精准化。敢闯敢试、勇于创新,这是刻在绵阳科技城骨子里的精神特质,让这座科技之城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